中新網(wǎng)
分享到:

(我家這一年)從黃沙漫天到藍天常在

分享到:

(我家這一年)從黃沙漫天到藍天常在

2025-01-14 10:02:11 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
  中新網(wǎng)烏魯木齊1月13日電 題:從黃沙漫天到藍天常在

  作者 阿力木江·托合提買買提

 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新疆和田地區(qū)皮山縣科克鐵熱克鎮(zhèn),是我的家鄉(xiāng)。

  去年6月,我結(jié)束在上海的工作生活回到家鄉(xiāng),回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?;仡欉^去這一年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:風沙少了,天更藍了。

阿力木江在學習防沙治沙資料。張培及 攝阿力木江在學習防沙治沙資料。張培及 攝

  記憶中的黃沙

  從小,我在沙漠附近的村子長大,風沙肆虐的日子仍記憶猶新。春秋兩季,是風沙侵襲最多的時候,沙塵暴如同家常便飯,每個月都會來好幾次,每次持續(xù)兩三天。漫天的黃沙遮天蔽日,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沙土的味道。掃不完的沙礫,成了我兒時最深的印記。

  那時候,大家?guī)缀蹩床坏剿{天,即便是冬天,天空也是灰蒙蒙的。

  2019年,我考上上海的一所學校,畢業(yè)后留在那里工作。雖然上海的繁華讓我開闊了眼界,但心中的那份鄉(xiāng)愁卻從未消散。因為路途遙遠,加上工作繁忙,我回家的次數(shù)寥寥無幾。

民眾在沙漠空白區(qū)參與防沙治沙。張培及 攝民眾在沙漠空白區(qū)參與防沙治沙。張培及 攝

  歸鄉(xiāng)的決定

  去年6月,我回家探親,看著年邁的父母,我意識到自己應該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。再加上自己也到了適婚的年齡,于是毅然辭去在上海的工作,留在家鄉(xiāng),參與家鄉(xiāng)建設。

  回到家鄉(xiāng)后,我驚訝地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變化竟然如此之大。最明顯的感受就是風沙少了,天空變得湛藍湛藍的,從秋天到冬天幾個月來,晴天占到九成。

  時值冬天,我?guī)缀趺刻於寄芸吹剿{天白云,心情也變得格外舒暢。

  參與沙漠“鎖邊”壯舉

  一個月前,我的家鄉(xiāng)完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工程——塔克拉瑪干沙漠“鎖邊”工程。這項工程對家鄉(xiāng)意義非凡,因為它可以保護我們的家園。我有幸親自參與了這項工程,和鄉(xiāng)親們一起終于把周長3000多公里的沙漠“圍”了起來。

  沙漠空白區(qū)“鎖邊”的那段時間正是最熱的時候,白天酷熱難耐,晚上氣溫驟降。我們吃住都在沙漠里,條件雖然艱苦,但大家的熱情卻絲毫未減。因為我們知道,這是在改善環(huán)境,是在為子孫后代造福。

  每當站在沙漠高處沙丘上,看著一望無際的高立式草方格牢牢地鎖住了黃沙,一股自豪感便油然而生。即便是寒冬時節(jié),吹來的風也變得溫柔許多。

阿力木江與群眾一起栽種草方格。張培及 攝阿力木江與群眾一起栽種草方格。張培及 攝

  綠色夢想的接力

  在家鄉(xiāng)的這半年里,我認識到了風沙對家鄉(xiāng)的危害,也渴望通過自己的智慧、勤勞和勇氣來守護這片土地。

  我的父親一輩子都在防沙治沙的路上,我決定要繼承他的事業(yè),為家鄉(xiāng)的生態(tài)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  回家這段時間,每當看到朋友們在朋友圈里分享他們在皮山的照片和感受時,我感到無比的滿足。因為我知道,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。

  從黃沙漫天到藍天常在,我見證了家鄉(xiāng)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這份變化,讓我更加堅定了守護這片土地的決心和信念。(完)

【編輯:呂永勝】
《中國新聞》·大美新疆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。
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 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2009201號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制作:中新社新疆分社  技術支持:0991-8557237  新聞熱線:0991- 8550318 / 8556479  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